首页

www.umhom.cn

时间:2025-05-25 08:16:03 作者:最新研究:稀土颗粒与隐形眼镜相结合让人类有了“红外视觉”能力 浏览量:19510

  中新网上海5月23日电 (陈静 丁超逸)人类可看见的光波长范围仅限于400纳米-700纳米,若能突破视觉极限,人类的感知将拓展到更广阔的近红外(700纳米-2500纳米)波段。

  记者23日获悉,复旦大学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研究,创新性地将一种含有多个荧光发射的稀土颗粒与隐形眼镜相结合,通过可穿戴的形式使人类感知近红外光的时间、空间和色彩多维度信息,更为色盲等视觉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解决方案。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细胞》(Cell)杂志上。

  自然界中的光有各种不同频率。当人眼捕获到外界自然光后,可以激活视网膜上识别红、绿、蓝三原色的三种视锥细胞,并根据三种视锥细胞被激活的比例,向大脑发送外界的颜色信息。然而,相对于自然界广阔的光学波段,人眼可感知的波长范围仅有400纳米-700纳米,这意味着自然界中的大量潜在信息会被忽略。

  据悉,稀土元素是指包括钪(Sc)、钇(Y)和镧系在内的17种元素。稀土元素具有非常优异的磁、光、电等性质。上转换发光现象,是稀土材料最为重要的光学性质。人们通过使用长波长的近红外光作为激发光源,使其发出短波长的可见区荧光。

  据悉,复旦大学张凡教授团队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薛天团队合作,开展化学与生命科学的交叉融合,探索利用稀土离子的上转换发光特性,从视觉感知角度赋予人类对红外光的识别能力。通过精巧设计纳米材料的核壳结构,团队在单个颗粒上同时构建了三个不同的上转换发光区域,由于不同发光区域之间用惰性的壳层阻隔,使得它们各自的能量传递和荧光发射过程彼此互不干扰,各自独立。

  课题组成员、化学系2019级直博生陈子晗介绍,稀土元素具有独特光学性质,通过近红外光激发,可以把不同颜色的光进行转换。人体可以通过纳米颗粒的荧光颜色,判断外界的肉眼不可见的近红外光波长,实现对近红外“色彩”的识别。他们最终制作成高度透明的隐形眼镜。志愿者佩戴隐形眼镜后,通过纳米材料发出红、绿、蓝等三种可见波段的荧光,分别感知三种不可见的近红外光,也可以识别由不同波长近红外光组成的“复色光”,以及多组由不同波长近红外光组成的图案内容。这表明,具有抗干扰、正交发光和多光谱转换特性的多色稀土发光材料,可以有效地实现人类对近红外图像视觉。

  研究实现了多个近红外光视觉的概念验证。未来,相关成果在医疗、信息处理及视觉辅助技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通过可穿戴、非侵入式的隐形眼镜,可以灵活调节人体视觉的感知范围,有望为色盲等视觉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山西多措并举推动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

40年前,张怡凰的父母期盼小岛“大戏开场”。现在,踏着潮汕人足迹,张怡凰带领广东潮剧院、地方剧团送去“乡音”。有美国华人戏迷等她出现,场场不落;还有一位香港戏迷看罢她演出,激动得边说边哭,“终于见到真人了!”

与野猪的中场“战事”

赤壁羊楼洞是中国青砖茶原产地,被誉为万里茶道的源头。如今,青砖茶从单一饮品逐渐衍生出茶画、茶染等工艺品。交流会上,来自赤壁市职业教育集团茶语文创团队带来的茶染表演吸引了与会嘉宾的极大兴趣,大家纷纷上前围观,动手体验茶染工艺。

山东威海湿地公园白鹭翔集

浙江于2021年启动实施“十万农创客培育工程”。其在中国率先出台农创客培育政策,从资金、用地、技术等多方面扶持农创客发展。

活动现场吸引了许多市民特别是年轻人,他们观看传统养生功法展示、参与名中医专家健康咨询、体验中医适宜技术、品尝中药茶饮药膳,活动还吸引了喜爱中国文化、爱好中式养生的外国留学生、外籍游客。现场还有天津传统曲艺、非遗表演等内容,在展现天津中医药文化底蕴和特色优势的同时,为市民与游客带来一场中医药文化盛宴。

在发布会上,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毛东军表示,北京市高度重视氢能、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在氢能和新型储能领域,北京集聚了多所重点高校和科研机构,以及国家电投、华能集团等大型能源央企和亿华通、海博思创等创新型企业,在氢能和新型储能研发创新、产品集成、市场推广方面具有较强优势。在氢能领域,北京先后发布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氢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及相关配套政策,高位谋划、超前布局全市氢能产业发展与跨区域产业协同,统筹推进技术模式创新、区域产业布局、重点项目落地,产业发展呈加速态势。在新型储能领域,北京最新发布了支持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将在技术创新、产业集聚、示范应用和要素保障等多个方面支持新型储能产业发展。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